牛乳是臺灣人不可或缺的日常飲品,據經濟部統計處2019年的統計數據顯示,隨著國人飲食習慣西化,乳品消費需求增加,臺灣的乳品內銷比率近100%;雖然乳品產量年年成長,卻受限於牛隻飼育成本高昂與氣候問題,目前的國產乳品仍供不應求,需仰賴進口。若能掌握影響乳牛產奶量的關鍵因子、精準預測乳產量,對臺灣酪農業者提升乳產量與牛乳品質有極大助益。在經濟部技術處科技專案支持下,工研院AIdea人工智慧共創平台與中華民國乳業協會合作,提出「臺灣牧場乳量預測」議題,運用AI人工智慧分析「乳牛群性能改良計畫」(Dairy Herd Improvement;DHI)資料庫,找出影響產乳量的關鍵因子,協助業者精準掌握乳產量,提升臺灣酪農產業競爭力。
工研院巨量資訊科技中心執行長暨AI人工智慧應用策略辦公室副主任馮文生表示,過去AI人工智慧在臺灣多應用於製造、醫療、交通等領域。對此,工研院擘畫2030技術策略與藍圖,投入智慧化共通技術AI人工智慧的研發,打造AIdea人工智慧共創平台,協助臺灣各產業找出AI人工智慧的應用發展。此次,工研院AIdea人工智慧共創平台與中華民國乳業協會合作,共同討論「臺灣牧場乳量預測」議題,運用AI人工智慧分析臺灣酪農業者多年來蒐集的資料數據庫,精準預測乳牛產乳量,強化牧場智慧管理,為臺灣酪農業永續經營盡一份心力。
牛乳的需求量大,需要長期穩定的供應量,過去酪農業者多仰賴自身經驗決定飼育方式,由於牛隻泌乳的多寡與品質牽涉諸多因素,包括牛隻的年齡、品種、所處環境條件、健康狀況、氣候溫度等,甚至飼養與管理方式都對泌乳量有所影響,若能透過AI人工智慧,協助數據蒐集已臻成熟的酪農業者,找出產乳量的關鍵因子,進一步預測臺灣不同地區牧場生產的乳量,就能有效協助酪農業者制定出最佳的飼育決策。
中華民國乳業協會秘書長方清泉表示,此次與工研院AIdea人工智慧共創平台合作,透過AI人工智慧的導入,用更科學性的分析決策來取代過去酪農產業的經驗法則,讓產乳量的預測更加精準。目前業界已掌握氣候溫度,是決定乳牛產奶量的關鍵因子,因牛隻在天氣炎熱時,會降低進食,連帶導致產乳量降低,天氣寒冷時則相反;對消費者而言,在天氣炎熱時對牛奶的需求量,比天氣寒冷時更大,因此乳量的供給與需求無法配合。若未來AI人工智慧可以納入氣候溫度的因素,除了能讓乳量預測更加精確,也能進一步應用於規劃不同氣候的飼養與銷售策略。
「臺灣牧場乳量預測」議題利用中華民國乳業協會所提供的「乳牛群性能改良計畫」從2013至2019共7年份的資料庫,涵蓋牛隻的活動力、發情狀況、泌乳量、瘤胃的溫度、PH值、消化狀況、飼養方式等各項數據與資訊。工研院AIdea團隊從中進行資料整備、釐清議題,將「臺灣牧場乳量預測」放上平台。自去年10月上架以來吸引43組來自國內外產學各界的AI人工智慧團隊共襄盛舉,AIdea將預測準確度達80%以上的AI人工智慧好手,推薦給中華民國乳業協會進行後續AI人工智慧的解題關鍵合作。
工研院「人工智慧共創平台AIdea」匯集了國內AI的產業議題庫、資料庫、人才庫,協助產業跨入AI人工智慧應用,引導臺灣企業釐清自身的AI人工智慧需求、整備資料、訂定議題,並協助企業找出AI人工智慧的應用發展。該平台透過逾7,500位的AI解題會員能量,協助酪農、製造、交通、石化、生醫、防疫、環保等產業議題找到最佳AI人工智慧應用。歡迎各界多加利用此平台,舉凡舉辦AI人工智慧競賽、參與AI人工智慧議題解題等,讓AI人工智慧成為產業的最佳幫手!詳情可參考:https://aidea-web.tw/
【新聞連絡人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