封面故事 Features(一)
創業夢工廠培育創新動能
撰文/邱睦容
這是個打群體戰的時代,「創業」亦然,當有一群人互相扶持,創業之路才走得長遠,位在臺南安南區的「創莘園」正是這樣的所在,為臺南產業注入創新能量。
20餘年前,臺南安南區是充滿漁村風情的純樸小鎮,2005年以工研院為核心團隊的「經濟部南臺灣創新園區」(以下簡稱南創園區)進駐後,積極推動南臺灣科技產業發展,如今,安南區搖身成為科技重鎮,南創園區也把推動產業轉型的力量,延伸至新創領域,以「創莘園」為南臺灣產業孵育生力軍。
南創園區營運辦公室代主任戴友煉回憶,南創園區成立的目的是為推動均衡南北發展、提升南部產業的創新力與研發力,不僅工研院、食品所、資策會等具代表性的研究法人單位進駐,也鏈結許多國內外知名大學,建立南部產業自主研發能力,成效良好。
隨著產業升級已見成果,戴友煉帶領南創園區團隊思考,除了協助現有產業、企業升級,是否還能有系統性地建置一套創新創業的方程式,幫助有志創業的個人或新創公司,創業之路走得更好更遠?因此,創造一個溫馨、活潑、永續的創業夢工廠,來幫助創業家的想法開始萌芽。經過在地產官學研的努力,終於在2016年設立「創莘園」,全力扶植及培育大臺南地區有意創業的年輕人。
從0到1 幫助想創業的人接近夢想
創莘園創立的目標,是找出大臺南地區有創業想法的人,並在創業構想的階段就幫他們一把,說來看似簡單,但團隊反覆思索,要如何執行才能達到最大功效。
戴友煉回憶,當年有不少機構都推出創業計畫,但多屬獎金競賽性質,或純粹提供進駐空間,但團隊認為,讓創業家學習到更多創業的眉眉角角才是關鍵,因此創莘園反其道而行,不以提供創業獎金為主要目的,而是設計一套幫助創業者的方式,包含了為期6個月的密集輔導、打造學員間互相扶持的創業社群,以及提供財務、會計、法務、智權專業諮詢服務等。
這6個月的輔導包含了「商業模式建立」、「經營管理建構」、「個案研討」等課程,讓創業家釐清核心服務或產品的目標族群、客戶的潛在需求是什麼、如何獲益、創造哪些價值、獲益模式如何循環等,以建構更好的商業模式。
由於輔導課程免費開放,隨時都能回來上課,不同屆的創業家也因此熟悉,逐漸形成交流的社群,如同創業俱樂部,彼此相伴度過創業的不安與徬徨。由於各自的商業類別不盡相同,少了競爭的利害關係,創業家們更願意互相提供支援,在創業路上共同前行。
永續機制 累積創新創意能量
在創莘園的輔導下,有些新創家順利實踐創業夢想,有些則是經過創莘園修正與調整創業計畫,進而成功創業;有些則是發現計畫不可行,果斷中止。無論是哪一種,創業家都能在創莘園的幫助下,更確定想要前進的路徑。創莘園開辦4年下來,已催生了18家新創企業。或許與臺南深厚的文化底蘊有關,文創類別的企業占了一半,另一半則是屬於傳產、電子、資訊科技業,偶有農業科技等新創公司。
接受輔導的新創公司非常感謝創莘園的一路陪伴。研究如何以益生菌改良高鹽分農地的「永元生技」創辦人劉昌源就表示,很感謝創莘園提供媒合資源,透過生技和冷凍萃取廠商的合作,解決產品的行銷與研發,未來也希望能成立示範農場,藉由人們的親身體驗,促進臺南的社區觀光;研發取代機車的電動載具之「未來節點」創辦人王韋堯也說,在創莘園收穫最多的是經歷,透過半年專業會計師及業師指導,讓公司商業模式更完整,課程期滿後決定留在南創園區落腳生根,希望創莘園一直持續下去,為南臺灣更多的新創團隊服務!
創莘園不只延伸南創園區功能,協助南部企業、傳統產業升級轉型外,更協助南部創業人才成功創業。身為計畫推手的戴友煉期許,「未來希望提供更長久、永續服務,持續在南部創業土壤中播下種子,不斷地生長、傳遞下去。」
下載全文PDF