『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,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,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』

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
工業技術研究院

:::

工業技術與資訊月刊

337期2020年1/2月號

出版日期:2020/01/15

正方形 Icon 專欄 Column

生醫產業大聯盟大艦隊啟動

口述/全球品牌管理協會理事長陳春山 整理/戴卓玫

全球品牌管理協會理事長陳春山。
全球品牌管理協會理事長陳春山。

全球品牌管理協會理事長陳春山,除了擅長公司經營治理,對於臺灣建立全球品牌產業所需的生態系統也有長期觀察。他日前在工研院舉辦的「生醫20迎向挑戰」論壇中,建議臺灣生醫產業以「大聯盟大艦隊」模式,整合各自優勢與專長,共同建立產業品牌,走向國際市場。

世界經濟論壇(WEF)最近公布的《全球競爭力報告》指出,臺灣不僅和德國、美國、瑞士並列為「超級創新者」(Super Innovators)國家,更是亞洲地區科技應用生態圈裡的先行者,包括人工智慧(AI)、智慧機器人和生命科技,加上蓬勃的資通訊(ICT)產業,都是發展下一個世代前瞻科技的堅強後盾。

如今全球老年化現象越來越普遍,臺灣也將在2026年邁入超高齡社會,發展「大健康智慧產業」必須提早、不能更晚,現在正是時候。

臺灣發展大健康產業條件佳

近3年來,大健康產業(編者注:泛指所有增進健康的產品與服務)每年成長至少5.4%,將大健康與智慧電子產業的核心價值產業鏈結合,所創造出的新興/新創產業則更為可觀,光是將AI應用於醫療影像判讀、新藥研發和健康風險預測等,2019年產值就高達17億美元,遑論大健康產業鏈既深且廣,因此在臺灣孵育出一間市值堪與台積電相提並論的生技公司,不是不可能的。

放眼全世界,臺灣的醫療服務品質數一數二,加上有工研院作為國內科技研發的後盾,臺灣生醫產業擁有很好的體質,若要更進一步的升級,既有的產業必須轉型,而發展智慧醫療絕對是生醫未來的策略方向。

臺灣高科技業的研發、設計與行銷人才出眾,但因出口品項高度集中於組裝代工和零組件,致企業薪資無法提升,這時就應該思考轉型。和科技結合的大健康智慧產業有著高附加價值,比起製造代工業毛利更高,且具備朝向全球性品牌發展的潛力。

發展全球性品牌提升競爭力

品牌的重要性,可從國際競爭中看出,以南韓來說,「品牌」產品已占其國家出口大宗,像是三星、LG、現代汽車等,都是韓國傾全力培植的品牌;而中國大陸也以聯想、華為等品牌開始,讓世界看見國家實力。發展品牌才能接近第一線市場,品牌商具備有產品訂價能力、擁有市場價值,且品牌一旦深化就不容易被取代,在在證明以品牌切入,發展大健康產業有其必要。

我們必須明白,新品牌的建立並非一蹴可及,需經歷培育人才、投資研發、併購等過程;然而市場是殘酷的,只要一天不投入,就會被人捷足先登,所以速度、時機也很重要。政府目前拓展新南向政策的同時,也應將品牌觀念納入大健康產業的發展策略,讓產業掌握轉型向上的契機。

以策略方式趁早投入市場取得經濟規模優勢,從企業品牌、產業品牌,提升至國家品牌,如果能夠做到以品牌立國,就是厚植實力最佳展現;對臺灣而言,大健康智慧產業是目前最有機會發展成國際品牌的產業之一。

符合全人類人性需求的大健康產業

臺灣應對全世界,尤其東協、亞洲其他地區整院輸出、整廠輸出、整體系統輸出大健康產業,此大產業必須要培養臺灣及國際人才,臺灣的醫學、資通訊教育非常良好,應該讓更多的外籍學生來台進修,尤其我國醫師教育大都以英文教育為主,比中國大陸更具國際化優勢。應有一定的誘因機制,讓更多的東協學生來臺灣念醫學及其他智能康養課程,如此,他們可以將臺灣品牌、臺灣驕傲、臺灣模式及產品服務,帶往我們未來要服務的國家。

發展符合人性的大健康產業,能夠讓我們優雅的老去,能夠讓我們以真摯的心及最大能力照顧我們的親人。同時,用我們的大愛,將這些服務、模式及產品輸往全世界,幫助全世界的老人。如此大愛的心、永續的經營模式,可以建立臺灣「大健康、大幸福」的國家品牌,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」或許是臺灣對全世界最好的貢獻。

組成大聯盟大艦隊進軍國際

打造生醫產業品牌,要先將生醫產品定位在高毛利、有定價能力的產業,以產業群聚方式整合各家企業的優點,才有機會讓臺灣生醫品牌產業邁向國際。目前臺灣有許多生技公司,可惜規模都不大,要與國際廠商競爭有其困難,我建議業界組成「大聯盟大艦隊」,各業者可化敵為友,攜手到國際市場打團體戰。

大聯盟大艦隊模式的成功要素有三:首先,每個成員都是「A-Team」,目標一致在改善整體產業供應鏈的營運績效,並提升研發能量;二是大家的資金與策略要互動,激發更新的創意;第三則是大家的樣本數據互通有無,互相交流與學習,聯盟仰賴技術、資金與場域的結合,大家必須敞開心胸分享技術,方能成功。

此外,我也提出幾項大健康產業未來可能的發展模式讓大家思考。第一是「以大帶小」,由大企業的上市櫃公司,將工研院等研發機構的新科技導入與大企業合資的新公司,透過上市櫃企業帶動新科技的商業化,快速布局國外市場;第二是國際併購,藉由私募或願景基金的協助,讓上市櫃公司擁有併購歐美日公司的能力,工研院或可擔綱協助技術評估或技術引進的角色。

第三是設立臺灣生醫品牌控股公司,由控股公司取得品牌授權或主導品牌併購,對接臺灣產業,轉型為品牌產業。最後則是鼓勵異業結合,設立一個控股公司,由不同技術但對生醫同樣有興趣的業者參與,再共同設立產業控股公司,合作開發新產品並規畫共同市場。

在新興科技的加持下,生醫領域的發展潛力十分具有想像空間,透過AI大數據的資料分析與學習,包括智慧醫療、預防醫療,甚至應用於保險業的風險控制等,都會是產業聚焦亮點。目前我也草擬了《次世代醫療法案》,擬由國家發展委員會設立平台,工研院負責平台執行,進行產業盤點與策略規畫,結合全臺大大小小的醫材公司能量往前走,希望該法案儘速通過,為打造臺灣No.1的生醫品牌作出貢獻。

下載全文PDF Icon下載全文PDF


延伸閱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