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81期2024年1/2月號
出版日期:2024/02/07
封面故事 Features1
科技助力 打造多元運動新體驗
撰文/梁雯晶
後疫情時代來臨,各種運動產業大爆發,CES 2024中,各項應用新興科技的運動科技領域成為吸睛焦點,這也有望成為臺灣下一個兆元產業。工研院針對高爾夫球、登山、潛水等3項運動,整合軟硬體技術,研發相關穿戴式裝置及應用程式,不僅提升運動安全,也促使運動型態更加精準與多元。
疫情提升全民健康意識,也加速運動導入科技的腳步,藉由科技助力,促使日常鍛鍊更加精準、預防運動傷害,並且讓運動過程多元有趣,創造虛實整合的新體驗。
據全球最大市場研究機構Research and Market調查顯示,全球運動科技市場預計在2026年達到418億美元產值,成長力道強勁。CES 2024運動科技展區成為關注焦點,除了智慧穿戴式裝置持續火熱之外,AI如何與運動科技結合,打造更具娛樂及沉浸式的運動體驗,也備受矚目。
運動科技為未來趨勢,工研院在今年CES上,針對潛水、登山、高爾夫球3項運動,整合AIoT、軟體分析、穿戴式裝置等軟硬體技術,投入運動科技的研發,協助產業開發藍海市場,也讓運動在娛樂之餘,更加安全有保障。
智慧潛鏡 讓水中運動更有安全保障
水中運動本就需配戴泳鏡、潛水面罩等裝置,因此水中運動科技的研發又以穿戴型裝置的應用最為廣泛。過去穿戴型裝置大多需要直接接觸皮膚,取得生理數據進行分析,工研院研發的「智慧潛鏡」,具備隱形感知功能,不須直接接觸皮膚,只要將裝置安裝於既有的泳鏡、潛水面罩上,即可輕鬆分析使用者的游泳距離、配速、划水數、泳姿、距離,準確率高達95%,適用於泳、潛、衝浪等任何水中運動。
工研院服務系統科技中心組長林宏墩指出,水中運動較一般運動風險性高,過去受限於藍芽、Wi-Fi等無線傳輸技術無法隔水通訊,且現行生理偵測技術以導電極與光學PPG(Photoplethysmo-graphy;光體積變化描記圖法)為主,不適用於水中,難以即時取得連續數據,示警或提醒使用者遇到的狀況。
智慧潛鏡內建陀螺儀,以近場低功耗雷達傳感技術為核心,當使用者產生脈動時,能藉由脈衝信號的來回振幅、間距判斷相關數據,克服隔水傳輸的限制,不僅能取得更精確的運動數據、精進技術鍛鍊,也使水中運動更有安全保障。
科技登山人 讓你輕鬆親近山林自然
疫情嚴重期間,關在家無法出門的日子,讓大眾更加珍視大自然的美好。當疫情較為緩和時,登山運動銳增,2022年登山人數較前年增加108%,大家迫不及待地重返山林,探索大自然。
隨著登山運動蓬勃展開,山域事故也逐年上升,當中又以迷路比例最高。山域搜救勞師動眾、耗費大量人力成本,若登山客能配戴定位裝置,不僅能大幅降低搜救成本資源,也將使登山運動更加有保障。但市面上的GPS裝置多仰賴基地台訊號,使用者發生山域事故時,往往位於無訊號之處,難以傳遞定位求救。
工研院中分院設計創新組組長黃天佑指出,工研院研發「科技登山人」小山石安全裝置,外型如鵝卵石輕巧典雅、低耗能,採用無基站窄波超距立體通訊技術,不需要透過基地台跳轉訊號,即可串連800公尺內的裝置,並以GPS、藍芽等多種形式共享準確位置,大幅提升定位準確率,即使手機無訊號,也能發出SOS訊息通知隊友或留守人。
此外,工研院也針對裝置開發整合性APP,可進行行前路線規劃、登山離線導航、座標等,全方位整合登山運動需求,提升整體安全性。
智慧可攜式虛實互動高球模擬器 在家體驗專業揮桿快感
高爾夫球運動人口逐年增加,據美國高爾夫球基金會統計,與2019年相比,2023年17歲以下的高爾夫球選手增加近100萬人。隨著年輕人口、女性的比例提高,高爾夫球不再是成功人士、熟齡男性的休閒運動,已然成為新興的全民運動娛樂。
但在草地果嶺揮桿的樂趣易被氣候影響,加上這幾年疫情衝擊,讓大眾養成在家休閒運動的習慣,進而促使家用智慧型高爾夫球市場興起。
工研院研發的「智慧可攜式虛實互動高球模擬器」,為臺灣第一套國產高擬真虛實互動模擬系統,整合智慧AIoT球具、微型投影、分析軟體等軟硬體技術,利用手機選擇想要的球場風景,搭載逼真地形坡度與角度的動態智慧果嶺,讓室內揮桿也能有戶外球場的感覺。
除了透過置入高爾夫球及球具的晶片獲得角度、球速、軌跡等精準打擊數據,林宏墩表示,模擬器還首創AI 3D感測分析技術,藉由AI分析及預測揮桿姿態,建立客製化擊球履歷,大幅提升訓練效果,也創造室內打球樂趣。
過去,從事高爾夫球運動的門檻較高,動輒上萬的會費、昂貴的球具器材,容易讓人卻步,有了這套智慧可攜式虛實互動高球模擬器,在家就可輕鬆練習高爾夫球,享受逼真暢快的揮桿體驗。
下載全文PDF