『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,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,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』

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
工業技術研究院

:::

工業技術與資訊月刊

出版日期:

正方形 Icon 封面故事 Features(二)

永續循環愛地球

整理/陳怡如

工業革命以來,製造、使用、丟棄的線性經濟幾乎主宰全球產業,直至資源面臨耗竭,循環經濟成為人類冀望解決環境問題的良方,政府也將其列為「5+2產業創新計畫」之一。從廢牡蠣殼、養豬場排泄物等農漁廢棄物、到廢液晶面板,工研院透過關鍵技術加值,導引資源循環利用,帶領臺灣迎向環境永續的美好未來。

牡蠣殼變身 廢棄物成綠礦

臺灣西部沿海一座座灰白色的蚵殼山丘,見證臺灣牡蠣養殖業的興盛,也造成海岸環境的隱憂。臺灣每年產生10至14萬噸的廢牡蠣殼,為了賦予牡蠣殼更高的附加價值,工研院與台糖攜手合作,從廢殼提煉出碳酸鈣,除可添加於肥料與動物飼料外,還能再加工升級製成食藥用品應用。過去碳酸鈣的來源主要是從大理石直接磨成粉末,但因大理石必須挖山取礦而來,對國土保育是一大傷害;廢棄牡蠣殼數量龐大,正好能彌補這項原料缺口,可說是一舉數得。與台糖合作的牡蠣殼飼料廠已在2019年6月底開工,預計2020年中試運轉,未來將朝向更高附加價值的食品添加物和藥品規格邁進,打造綠礦商機。

2023年碳酸鈣市場將達129億元/Research and Markets。
2023年碳酸鈣市場將達129億元/Research and Markets。

廢液晶回收再製 3C環保救星

全世界每年產出8到10億片液晶面板,光是臺灣製造的液晶面板數量就占全球總量近3成,每年產生的廢棄液晶面板更高達8,000噸。為了避免廢液晶面板內的有害物質造成環境汙染,更進一步考量資源有效利用,工研院創新研發噸級「廢液晶面板再利用處理系統」,成功將液晶、銦和玻璃自廢液晶面板中取出並純化後再利用,且廢液晶面板的年處理量可達1,000公噸。目前這項技術已和國內面板大廠群創光電合作,協助該廠建構全球第一座廢液晶面板再利用工廠,以再利用模式處理面板不良品,除了可大幅降低廢棄物產生,預估每年更可省下10億元的製造成本,完美解決產業痛點,成為3C產業的循環經濟典範。

每年可為面板廠省下10億元/工研院。
每年可為面板廠省下10億元/工研院。

沼渣化成有機肥 作物大又美

政府近年大力推動沼氣發電,鼓勵養豬2,000頭以上豬隻的農戶,設置沼氣發電設備,解決養豬業排泄物處理問題,兼收售電效益,不止如此,沼氣發電後的廢資材「沼渣」,還可以化身有機肥料,讓作物大又美。工研院將沼渣與農業其他廢棄資材,依特殊配方製成有機肥料,施用於農作物,經過20種以上作物的田間驗證,與市售肥料相比,沼渣有機質肥料可增加產量,還能提升作物品質。該沼渣有機質肥料已獲得農委會肥料3張登記證,「東農牌8號有機質肥料」正式上市販售。若以250萬頭豬隻的糞尿進行厭氧發酵產沼氣估計,每年約產生10.87萬公噸之沼渣,可轉換成大於10萬公噸之沼渣有價商品,完美實踐「你的廢料是我的養分」的循環經濟模式。

每年產生之沼渣有價商品超過10萬公噸/工研院。
每年產生之沼渣有價商品超過10萬公噸/工研院。

下載全文PDF Icon下載全文PDF


延伸閱讀